欢迎你进入创新助理!   注册 | 登录
位置:竹产业专题>>技术>>产业技术>>内容阅读
普通的竹根圆雕少有人制作,雅玩竹刻已成绝响


邓渭(云樵),陷地阳文与竹器刻字之风稍早于王梅邻的邓渭(云樵)是清中期又一重要竹人,他精于薄地阳文与陷地阳文,特别是开创了竹器刻字为饰的风气。所刻均为自书,运刀爽利遒劲,字底洁净,一气呵成,雕工和书法融为一体。通篇气息儒雅,字字端庄秀雅,铁笔挥洒自如,在同类作品中确实是非常突出的)。其后刻字之风大盛,但步武者之书法刀工,均远逊于邓。

1.jpeg 

清 邓渭 竹刻行书赤壁赋笔筒

2.jpeg 

明朱缨(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3.jpeg

明朱缨(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4.jpeg 

明朱缨(朱小松)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这一时期比较流行陷地阳文,与周颢并称「二髯」的沈全林即专攻此艺。陷地阳文恰与薄地阳文相对,纹饰陷于地子之下,由底至面可三、四层,图像之外则一片光素,题材多为菘菜与荷花(图一八)。自朱小松时就开始的美人仕女题材在此时期的继承者有庄绶纶,其水平虽与前辈巨匠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尚能不失典型。

5.jpeg 

明朱稚征(朱三松)竹雕高士图笔筒

传世嘉定竹刻中,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最为庞大,大量水平泛泛的无款之作和仿古制品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造型和构图程式化、概念化明显,刀工趋于简省与平浅,浅浮雕和阴刻成为主要技法,整体风格有薄、方、硬之感。这一特征不仅表现于无名头的一般制作,即在名家之作上也能感觉到。就种类来看,竹筒雕刻中臂搁的数量迅速增加;竹根雕刻中雅玩圆雕日少,礼品雕成为圆雕主流,出现许多用毛竹根雕刻的山子、槎舟一类大件。

6.jpeg 

清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圆雕式微浅刻书画大行清中期以后,竹人日益以摹刻书画为能事,阴刻大行其道,往昔盛行的圆雕、高浮雕、透雕趋于式微,雕塑性最强的竹根雕刻更见衰落。清晚期嘉定地区竹人将在竹筒上雕刻字画为饰的一类器具称为「小件」,称竹根圆雕为「大件」或「件头」。嘉庆、道光以前,所有竹人皆是大小件均能为之,即使会刻大件者不会刻小件,刻小件者一定会刻大件。嘉道以后,大小件兼能者逐渐减少,刻小件者逐渐不能刻制大件。其间嘉定地区虽有若干名家,但为数不多,已成强弩之末。竹根圆雕中之雅玩小件作者更少。到了清代末年,即普通的竹根圆雕也少人制作,雅玩竹刻已成绝响。期间尚可提及的职业竹人唯时大经与张学海二人,时称「两美」,但雕制的作品除在技法上还能传袭一二之外,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已远逊于前辈竹人了。

7.jpeg 

清封鼎竹雕秋菘图笔筒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