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5岁的殷明亮与竹子打了31年的交道。从雪糕梗片到烧烤竹签,再到竹吸管、拼接筷……他创办的企业从最初的小型乡镇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内竹制日用快消品行业的头部企业。目前,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企业总产值达8.5亿元。
殷明亮的家乡位于贵池区牌楼镇佳山村,有着漫山遍野的毛竹资源。20世纪90年代初,他从雪糕梗片厂获得创业灵感,用竹子制作圆形梗片,开创了当地民营企业的先河,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竹子不仅可以更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还被认为是不可替代的新型清洁能源,具有减碳固碳的作用。全球实施“限塑令”和2022年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竹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传统竹产业纷纷求生突围之际,殷明亮也在持续加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进行新产品的改造迭代升级,“网红”产品竹吸管就是其一。每天,在安徽鸿叶集团生态竹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内,智能设备都在不停地“吐出”竹吸管。
“毛竹变吸管,过去想都不敢想,不仅让我开了眼还多挣钱。”竹林承包户祝依文感慨道,过去虽然竹资源丰富,但制约因素多,大家守着“金竹林”却端不上“金饭碗”。如今,与安徽鸿叶集团合作后,竹林每亩可增收500元,按照每年销售100亩左右竹子计算,每年能多5万元收入。目前,安徽鸿叶集团年加工竹材达10万吨,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竹签、竹筷、竹吸管三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此外,还投资15亿元筹建240亩以竹吸管为主的竹制循环产业园,汇集以研发和生产各类“以竹代塑”新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据了解,竹制循环产业园是指毛竹进入园区后进行拉丝,竹屑直接入库,竹屑通过烘干成型进行热解,产生的可燃气进行燃烧,热能生产蒸汽对竹制品进行烘干,热解后的竹屑成为烧烤炭或活性炭母料。毛竹片进入厂区后全部利用,没有任何污染和排污。如今,“以竹代塑”给池州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池州市竹林面积广阔,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60.22万亩,以毛竹为主,毛竹面积达56.02万亩。该市毛竹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办事处)达24个,5000亩以上的行政村(居委会)17个,连片竹资源培育基地11个。目前,池州市已建成定向竹片厂14个,竹片定向年供应能力达6万吨。池州市政府出台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