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仁和镇鹿鸣村党支部书记任敏 受访者供图
在任敏看来,发展林下经济,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参与。任敏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精准预报和精细化气象服务。以鹿鸣村为例,长裙竹荪是林下种植的主要品种。竹荪属于高温型菇类,25℃至28℃是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20℃至35℃利于菌丝长菇。任敏说:“风调雨顺时,我们的竹荪品质高,每斤可卖到300元。”去年,四川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裙竹荪生长。“前期刚好是雨季,造成竹荪长虫,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后期,又遇到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竹荪因为缺水无法破土生长。”任敏建议,气象部门可以强化中长期天气预报,进一步增强预报准确性。任敏说:“竹荪的生长环境能得到保证,就更利于推动竹产业发展。”小规模农业大多数“靠天吃饭”,更需要气象部门为老百姓“把好脉”。任敏希望气象部门在每个农事关键期更及时精准发出气象预报,也希望在平时的农事管理中能更早地收到气象预警,这能让老百姓更早地作出应对,从而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此外,任敏同样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任敏看来,当下,快速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样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参与和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新增粮食产能,还可以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任敏建议,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明确有关建设标准,其中,要充分考虑到气候的影响。例如在划定高标准农田地块时,要考虑气候条件是否适宜,能否充分满足灌溉与排水需求,考虑极端天气的出现频率,以及有无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