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创新助理!   注册 | 登录
位置:竹产业专题>>技术>>产业技术>>内容阅读
盘点: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下)

  转型升级路径特色化
  纺织服装类是浙江省覆盖面最广的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产业集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品牌培育发展、营销体系建设等功能提升上下功夫。
  当前,浙江省纺织需要更多地融入全球化网络体系当中,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资源、社会资本、科技人才等软要素的支撑能力。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审视,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存在低端化锁定倾向、支撑要素的研究和创造不够。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源于农村工业化,家庭工业、专业市场是其起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和积累,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五个为主”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内生活力强劲且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剧烈波动的特点。
  以服装为龙头完善产业链
  福建省纺织工业经过20多年产能规模的快速拓展,纺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区域特色已明显突出,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一批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特色,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福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共有17个市、县、区、镇,占全国纺织产业集群特色城镇数量的10%。
  产业体系完备上下游联动
  至2009年,全行业职工突破120万人,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纺器等行业结构体系。
  首先,以发展化纤、纱线、经编面料等纺织原料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福州地区的长乐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长乐的金峰镇和松下镇分别为“中国经编名镇”和“中国花边名镇”。从长乐市的产业集群来看,长乐市纺织业以加快纺织原料开发生产为己任,不断满足国内纺织业发展的化纤、纱线、经编面料等的需求,从而成为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地区化纤短纤、长丝年产70万吨;棉纺420万锭,化纤纱、混纺纱80万吨;经纬编面料、经编花边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5。
  其次,福建还形成了由专业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从泉州地区的晋江纺织产业集群和石狮服装产业集群来看,泉州服装发展源于石狮服装集散市场,由于服装专业市场和服装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在石狮、晋江周边城镇以及泉州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服装产品为龙头,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辅料、非织造布、纺机等相互配套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泉州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1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999亿元。泉州的晋江市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石狮市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产业集群品牌带动效应凸显,“九牧王”西裤、“七匹狼”夹克、“柒牌”男装、浔兴SBS拉链等一大批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最后,与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业也形成了产业集群。革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是福建内陆南平、三明地区的特色产品,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尤溪县、永安市等市县经过加大行业技术改造提升,形成了以革基布织造为龙头的纺纱、织造、染整、制革、后加工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
  集群梯度转移成效显著
  随着近几年全行业的转型升级,福建省的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并已取得显著成绩。
  泉州、厦门、福州等沿海地区,开始把新增纺织产业加工点以及新型纺织项目向闽中西部推进,不断深化区域协作配套,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稀缺等问题。已在工业园区建设、纺织面料开发、服装加工生产、竹纤维研发等方面取得进展。与此相对应,三明、龙岩、南平等内陆地区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加大承接梯度转移的优势,涌现出一批纺织服装规模企业、纺织产业科技园区以及新兴产业集群地区。
  从龙岩地区的长汀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来看,长汀县是闽西的革命根据地,十多年来,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呈现出生机勃勃景象。已出现投资由小项目向企业集团大项目转变;由租赁厂房向企业自建厂房转变;由来料加工向自营内外销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闽南客商为主投资向闽、浙、粤、港澳台和海外客商共同发展转变,产业集群效应快速形成。
  同时,内陆纺织业传统地区也不断提升,以形成产业集群。南平市是福建省发展较早的纺织基地之一,在长期调整发展中形成纺织产业集群格局。全市纺织服装企业2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6家,全区已形成PU革基布、洗洁巾、针织童装等三大产业。
  龙头企业带动地方政府牵头
  上承环渤海,下启长三角,对接东北亚,与日韩隔海相望,山东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纺织工业是山东省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全国纺织工业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山东有国家级产业集群17个,2009年国家级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占山东纺织行业实现利润的一半左右,产业集群已成为山东省纺织行业实现集约式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造成了严重打击。2009年以来,山东省各服装纺织产业集群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生产经营稳定,集群内重点企业没有停产、破产现象。可以说在重重困难面前,山东省的产业集群依然保持着稳健发展。今年1-9月份,山东重点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幅均在15%~20%以上,出口、上缴税金、利润也同步增长,产能发挥良好,产销基本平衡。山东服装业稳步走出“后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
  然而今年国内的服装企业同时遭遇了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些对于作为服装大省的山东的影响也很明显,例如山东的邹平、高青、诸城等地“招工难”现象比较突出,用工缺口大约在20%左右。
  应对外环境促转型
  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服装企业转型发展的好时机。纺织服装行业是排得上号的高污染行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是我国工业转型的重中之重,纺织服装企业正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逐步提高设备档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魏桥创业集团计划在三年内将现有棉纺织设备全部改造为:全精梳、全长车、全自络、全无梭,提高产品档次和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而面对招工难问题,山东服装企业也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妙招。提高员工工资,实行人性化管理,用关心关爱留住员工。文登艺达家纺集团对员工宿舍实行公寓式管理,有专人打扫卫生和清洗被褥,用成本价供应饭菜并给予补贴。魏桥创业集团投资几千万元,为职工宿舍安装空调,使职工宿舍条件改善。
  整合内资源促升级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必须能灵敏应对,才能在危机中取胜,而山东产业集群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山东政府、企业携起手来,共谋发展新思路,实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目前山东的产业集群面临着三大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南方先进省市相比,山东省棉纺织能力大,但染整加工能力薄弱,最终产品比例不高,这对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其次是国际市场环境仍制约着行业出口。当前主要经济体国家消费需求和就业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外销产品仍面临订单和低价的双重压力。再次是土地、资金等的紧缩效应对行业有序发展不利。企业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让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山东服装人一直在开拓思路,积极思考。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用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希努尔集团、昊宝集团已经在这一方面走在前头。而对于产业集群中该怎样发展产业链的疑问,山东的思路是:强强联手,发挥各自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调整纺织产业结构,通过完善产业链,壮大山东纺织产业。由地方政府牵头,广募社会资金,为服装企业融资的办法,已经在夏津县和临清市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山东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精髓在山东。而且这几年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山东省GDP已连续数年位列全国省级地区前三甲。“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产业集群在政策指引明确、企业发展思路明确的情况下,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