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创新助理!   注册 | 登录
位置:竹产业专题>>资讯>>行业资讯>>内容阅读
大关县发挥竹类资源优势 全力助推产业脱


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大关县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竹类资源禀赋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保护利用,提出“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主导“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作为全县的脱贫产业、生态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坚持综合施策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凸显实效。

一、资源现状

大关地处昭通市腹心,幅员1721平方公里,全县总耕地55.28万亩,其中水田3.42万亩,旱地51.86万亩。林地120.01万亩,园地1.17亩,城镇村庄工矿用地3.69万亩,交通用地1.04万亩,水域占地2.1万亩,未利用土地75.4万亩。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及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辖8镇1乡84个村(社区),全县总人口9.9万户28.6万人。大关县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地带,从印度洋来的暖湿环流与南下的干燥气流在大关地域交汇,形成了大关多阴雨湿雾的地理特征。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关独特的竹资源,从最低海拔492米到最高海拔2785米都有竹类生长,全县共有竹类植物10属28种3变种,其中乡土竹种25种,外来竹种3种,是西南地区竹类植物富集区之一。竹类植物在全县9个乡镇均有分布。全县有成林竹林面积29.88万亩,其中筇竹20.83万亩,占全球筇竹总面积的50%以上,方竹7.14万亩,慈竹1.03万亩,斑竹0.52万亩,其他竹类0.36万亩,年出笋量8000余吨。2017年-2018 年,新种竹幼林基地11.7万亩,低效林提质改造8.5万亩。

二、实践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强势推进。201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次调研,依托西南林业大学挂钩扶贫大关,利用院校人才资源优势,邀请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教授及多位专家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通过科学决策,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长直接抓,一位县副处级领导具体抓,相关县处级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主要成员的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林草局,由林草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组。今年、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力契机,通过积极申报,专门成立了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大关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为推动以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制定印发《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链接的筇竹产业发展势头,举全县之力,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纵深推进“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

(二)强化“规划”引领。为使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实现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目标,充分发挥筇竹产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精准脱贫,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聘请以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为组长的专业团队对“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进行高起点规划。规划设计团队上下衔接,反复调研,综合编制完成以筇竹为主,方竹、斑竹为辅,其他竹类为补充的《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目标为:到2020年新造竹林面积21万亩,完成低质低效竹林改造18万亩。到2022年,新造竹林面积54.80万亩,竹林总面积由现有29.88万亩,发展到84.68万亩,筇竹面积由20.83万亩上升到55.37万亩,形成筇竹为主,方竹、斑竹、慈竹等竹种为辅的特色竹林资源格局。到2026年,竹林面积达100万亩,竹笋年产量达到9.85万吨,其中筇竹笋5.94万吨,是当前9000吨的10倍以上;竹材年产量达到7.37亿根,其中筇竹竹材6.41亿根。一产笋竹及其他林产品年产值达到24.44亿元,二产笋竹产品加工年产值达到43.76亿元,三产竹林旅游综合收入达0.50亿元。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8.70亿元。

(三)强化资源管护。坚持保护、培育、利用、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采笋,规范化经营,实现筇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组织召开全县采笋、收购、销售工作会议,制定印发《2018年竹笋及笋山管理工作方案》、《2018年笋山管理通告》;《2019年竹笋及笋山管理工作方案》、《2019年笋山管理通告》,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责,由林草部门牵头、竹产业发展中心、自然资源公安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进行设点检查和流动巡查组,对笋山管理和笋收购销售进行管控,有效打击乱采、滥采和扰乱市场行为,维护竹农权益,实现筇竹资源的科学管护、竹笋销售正常化。通过各方用力协作,使筇竹笋价格比去年每斤提升1元左右,实现竹农增收目的,进一步夯实“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总体目标。

(四)强化基地建设培育。依托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对筇竹20余载潜心研究成果——种子的储藏到育苗,容器苗的培育、筇竹优良无性系的筛选等先进栽培技术,低质低效筇竹林提质改造技术、人工丰产竹林培育技术以及天然退化竹林的恢复技术。2017年以来,充分利用石漠化治理、天保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扶贫切块资金、涉农资金整合等项目实施新造竹林11.771万亩;低质低效竹林提质改造4.5万亩,其中2017年实施新造竹林5.671万亩,(林业项目实施新种植筇竹0.994万亩、方竹1.122万亩、扶贫切块项目资金实施新造方竹3.555万亩),低效林改造0.5万亩;2018年新建设竹林基地6.2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83万亩、天保工程0.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0.87万亩。(筇竹3.22万亩、方竹2.82万亩、斑竹0.26万亩);筇竹低效林改造4万亩,其中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实施2万亩,市级财政资金实施2万亩,使项目覆盖的52个村集体公司有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户9.3万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0.63万户1.95万人;2019年新建竹基地10万亩(退耕还林5.1万亩,石漠化治理0.56万亩,天保工程1.1万亩,扶贫切块资金实施1.2万亩、涉农资金整合实施2.04万亩),以木杆镇为核心全覆盖,积极争取产业项目资金,集中连片打造筇竹基地2万亩,低效灌木林进行提质改造1.5万亩,全县适应区域新增方竹种植1万亩。同时盘清家底,用好用好易地搬迁后滞留的“三块地”即:林地、耕地和宅基地,配置好竹产业。争取整合资金560万元以大关河、洒渔河、高桥河以及麻昭高速、昭麻二级公路、213国道进行斑竹慈竹种植5600亩,目前项目进入设计阶段。依托市级财政资金实施7.03万亩低效竹林提质改造已完成设计。

(五)强抓招商引资。为推进“一县一品”筇竹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竹材开发利用零突破,拉长竹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引进全国唯一研究开发圆竹家具及工艺品的杭州所氏竹业有限公司(原杭州筠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大关注册全资公司,并于2018年6月15日在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该公司利用大关筇竹特有的材质、外形外貌,研究开发出了筇竹家具、新型筇竹杖等高端产品。今年与贵州和昆明两家企业基本达成竹笋加工及竹材投资意向。

(六)实施品牌战略。以资源、科技、文化、市场四个自信为切入点,重点打造“乌蒙源生至尊筇竹”品牌。2018年6月25日,成功组织参加2018年首届世界竹藤大会,首次将筇竹竹材研发制作为圆竹家具及新型筇竹杖亮相世界竹藤大会,并获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江泽慧教授等中外嘉宾高度赞扬。筇竹节杖作为国礼赠送各国嘉宾,参展筇竹家具被国际竹藤组织作为精美工艺品永久收藏;在2018年7月召开的第二届(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上,由组委会组织开展的优质产品评选活动中,筇竹圆竹家具斩获金奖;2018年11月2日“中国筇竹之乡”申报已获中国林学会批准并于正式授牌;2019年6月11日-6月18日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洽谈会期间,大关所氏竹业责任有限公司与越南鸿燊商贸责任有限公司成功签订采购框架协议,将大关筇竹推向世界舞台,提升大关知名度,推动大关竹产业发展。

(七)注重校县合作。聘请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为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总顾问。与西南林业大学联合组建了筇竹研究院、大关县竹产业发展研究院。整合中山对口帮扶资金50.08万元,开展四期800余人次竹类种植、抚育管理、低质低效竹林改造和竹材产品加工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对筇竹资源培育及竹材开发利用的认识和水平,为我县竹类资源培育和竹产品加工提供了技术保障,拉长产业链,扩大就业范围和途径,为增加群众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助推脱贫攻坚。

(八)建立益联机制。为切实解决竹产业散小弱问题,按照市委市政政府两个全覆盖的指导精神,积极探索“种苗+种植+加工”三大基地同步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农户、大户+农户的竹产业模式。鼓励引导龙头、专业合作社、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带领发展,努力实现高度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确保贫困户在龙头企业、大户的带动下,“流转土地得租金、投资入股得股金、参与种植得薪金”,多渠道增收致富脱贫。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产供销协议,推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回收“四统一”订单生产;实行“政策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最大限度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产业化扶贫新兴主体,保障农户、企业、合作社“共赢”,目前,大关所氏竹业有限公司已分别与两家专业合作签订竹材初加工、小径筇竹工艺品加工供销协议。同时,积极支持扶持县域企业3家、专业合作及大户23个,育苗合作社22家,保障年育苗量1000万株以上。

(九)强化种源管控。为切实解决种苗的纯正优良性。一是对今年筇竹种子进行全程监控,对育苗的公司、专业合作、大户等进行报备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对筇竹开花、结果、采收进行全程监控。二是对筇竹优良无性系进行选育扩繁,投资200万元的200亩无性筇竹优良无性系选育扩繁基地已经启动建设,为将来培育高效筇竹林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经验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林农增收为目标,以高度组织化建设为抓手,调整优化竹产业发展结构,转变竹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竹产业投入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产品品牌化、经营集约化、市场开放化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大关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和主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型产业。

(一) 规模化。积极实施顶层设计,做实谋篇布局,全面落实《大关县“一县一品”筇竹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林业、扶贫项目,2017年完成竹基地造林5.671万亩。2018年完成竹基地造林6.3万亩;2019年计划新建组基地12万亩,在综合指导全县竹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竹产业发展中心具体承担2019年5600亩斑竹、兹竹沿河沿路的绿化项目,200亩筇竹无性系苗圃基地建设项目,600亩筇竹、方竹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通过几年的积极努力,筇竹有机绿色原料基地初具规模,资源空间足,发展潜力大;为充分发挥筇竹笋竹加工产业集群效应,木杆镇向阳村万吨级规模竹笋加工园区建设进入策划阶段,随着资源培育与加工规模的提升,将进一步巩固筇竹产业生产规模全国领先地位。

(二) 专业化。深度打造细沙、银吉、漂坝、甘顶、向阳、新开、车来、沿河、鱼孔、新隆、黄连河、鱼田、营底、大坪、火地等15个村是“一村一品”重点建设专业村。在产业公路、高效基地、初加工设备等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技术倾斜。目前,初步建成了木杆镇银吉筇竹生态高效培育科技示范园区,发挥木杆镇筇竹中心产区资源优势,将发展要素、加工产能向重点乡镇聚集。目前,董文渊教授专家团队申报筇竹发明专利3项,其中《筇竹容器育苗用轻基质》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编制《筇竹低质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等竹类培育云南省地方标准4项。

(三) 绿色化。申报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面积2.80万亩、竹笋产量3500吨有机竹笋种植基地和鑫兴竹笋加工厂筇竹笋“加工”类别,分别获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木杆”牌清水笋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申请大关筇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积极推广以竹药、竹菜、竹肥混交生物自肥和有机绿色肥料相结合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 组织化。现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21家,从事筇竹笋主导产业,其生产筇竹笋产量占主导产业生产产量的比重达到了38.47%。重视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通过竹林流转、竹林入股、竹林托管、合作社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把从事主导产业农户、建档立卡户与专业合作社紧密联系起来,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盘活竹林资源资产。

(五) 市场化。筇竹笋历来被视为山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鲜笋价格逐年上涨。尤其是近年来,市场对筇竹笋有机绿色食品需求量不断增加,2016年至2018年,每公斤鲜笋价格每年上涨了1.6~2.2元,反映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提升现有“木杆”等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筇竹笋有机绿色品牌,加大竹笋外销比例,提高产业市场外向度。大关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国家乌蒙山片区滇川黔扶贫攻坚的38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与筇竹生长区域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019年,筇竹产区农村劳动力在出笋季节人均采笋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筇竹笋销售收入占到大多数农户经济收入的80%以上,以筇竹为依托3.16万人稳定脱贫,14.8万余人受益。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