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进入创新助理!   注册 | 登录
位置:竹产业专题>>技术>>产业技术>>内容阅读
苦竹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制茶工艺初探

   余学军 刘力 金爱武 何优珍
   (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 临安,311300)
   摘 要:通过对苦竹叶制茶发酵工艺的研究,比较不同发酵时间苦竹叶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化,结果表明48h的发酵时间制成的苦竹茶口感及有效化学成份的保留最为理想,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1.40%,多酚类总量为0.09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2.64%,黄酮类化合物总量为2.16%,灰分含量为6.04%。
   关键词:苦竹;茶;工艺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系禾本科竹亚科苦竹属,广泛分布于东亚,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云南、河南等省,。由于苦竹是一种野生竹种,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效益好等特点,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苦竹笋可食,味略苦,具有一定的药效功能;根《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竹叶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发汗。疗中风暗哑;因此,苦竹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新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最新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如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肽、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竹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雌性激素等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作用[1]。鞣质具有收剑性,能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物,故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作为生物碱和一些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具有较强的清除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的作用,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降压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驱虫作用及改善肾功能作用等[2]。苦竹叶微量元素研究已有报道,表明苦竹叶中含有22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人体血液的一定程度的碱性反应。
   本文通过对苦竹叶制茶发酵工艺的研究,比较不同发酵时间苦竹叶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化,筛选适宜的竹叶制茶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1年5月采自杭州余杭区中泰乡铜岭桥村的野生苦竹新发叶。进行如下4种处理:
   处理1(以下简称A1),取一定量鲜叶置实验台上自然萎凋,然后于植物粉碎机中粉碎备用;
   处理2(以下简称A2),取一部分鲜叶剪成一定规格,在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置发酵杯中发酵24h,发酵过程多次翻拌,发酵完成后转入70℃+1℃环境烘5h,于90℃条件洪1h,至足干,然后于植物粉碎机粉碎备用;
   处理3(以下简称A3),取一部分鲜叶剪成一定规格,在组织捣碎面中捣碎,置发酵杯中发酵48h。发酵过程多次翻拌,而后转入70℃环境烘5h,于90℃条件洪1h,至足干,然后于植物粉碎机粉碎备用;
   处理4(以下简称A4),取一部分鲜叶剪成一定规格,在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置发酵杯中发酵72h,发酵过程多次翻拌,而后转入70℃+1℃环境烘5h,于90℃条件洪1h,至足干,然后于植物粉碎机粉碎备用。
   1.2 主要仪器
   101-1型干燥箱(TMAX=300℃)、电子天平(AEG-220G)、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箱式电炉(TMAX=1200℃)、多孔恒温水浴锅、植物粉碎机
   1.3 测试方法
   1.3.1可溶性糖的测定[4]
   待测液的制备 各取0.3 g粉碎样于250ml容量瓶,并注入150ml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放入80水浴中摇煮30分钟,使糖充分转入溶液中,再加2ml醋酸锌和2mll0.6%亚铁化钾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除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测定 取样液1ml,沿壁各加入5ml冷的蒽酮试剂,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 ,取出在流水中冷却20min 后,在722型分光光度计62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光度A620。
   1.3.2 总灰分的测定
   测定 称取5.0粉碎样置于坩埚中,在电热板上徐徐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将坩埚移入箱式电炉内,灼烧至无炭粒。待炉温将至105℃时,取出坩埚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温。再移入灼烧,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以最小称量时为准。
   1.3.3 多酚类总量的测定[5、6]
   原理:多酚类在一定条件下将Fe3+还原成Fe2+,在盐酸介质中,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深蓝色配合物KFe[Fe(CN)6](六氰合(Ⅲ)铁酸亚铁钾)。蓝色的深浅与多酚类含量成正比。
   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粉碎样2.500g,加沸蒸馏水250ml,沸水浴中浸提10分钟,过滤。冷却后滤备用。
   测定:取样液1ml ,置50ml容量瓶中,加0.1mol/L FeCl31.00ml待5min,加0.00800 mol/L K3Fe(CN)6 1ml,用蒸馏水定容,摇匀,30min后,在722型分光光合度计7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光度A760。
   1.3.4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7 ]
   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粉碎样0.5g ,加沸蒸馏水75ml置沸水浴中提取45min,取下过滤。滤液冷却备用。
   测定:取样液1ml 置大试管中,加15ml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染色试剂,混匀。在722型分光光度计59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595。
   1.3.5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取粉碎样1g ,加沸蒸馏水40ml,置于沸水浴中提取30min,取下过滤,滤液冷却备用。
   测定吸取1ml待测液,加30%乙醇4ml ,加3.0mol 0.1mol/L AlCl3及醋酸钠,放置40min 后,在722型分光光度计4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光度A420.
   2 结果与分析
   2.1苦竹叶、苦竹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可溶性糖含量的计算公式: 可溶性糖%=[(133.57A620+0.1799)*250/[10000G(1-W)]%
   (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Y=133.57A620+0.1799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经过发酵的苦竹茶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未经过发酵的苦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苦竹茶中的可溶性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并且降低的速率又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显然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受微生物作用,转化成其它不同的产物,而且随发酵过程延长受微生物作用转化成其它产物的速率慢慢降低。
   表1 苦竹叶、苦竹茶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多酚类总量、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总灰分含量比较
   Table1 Comparison among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free amino acid,
   polyphenols, flavonoidnd ash in leaf and teas of Pl. amarus
   样品 含水率(%) 多酚类总量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游离氨基酸总量(%) 总灰分(%)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
   A1 18.41 0.105 5.81 22.08 7.425 2.60
   A2 4.76 0.097 1.82 10.08 5.84 2.17
   A3 3.59 0.091 1.40 12.64 6.04 2.16
   A4 5.59 0.080 1.04 13.92 6.165 1.79
   2.2苦竹叶、苦竹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比较分析
   游离氨基酸总量计算公式:游离氨基酸总量%=(1255.1*A595*75)/[10000G(1-W)]*100%(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1A595=1255.1mg/l)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苦竹茶,这可能是在苦竹叶经过组织捣碎机捣碎过程中由于机械振荡、热量高的原因而导致蛋白质变性,紧接着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另外,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游离氨基酸总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显然是由于蛋白酶的作用,蛋白质降解,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多。
   2.3苦竹叶、苦竹茶中的多酚类总量的比较分析
   多酚类总量的计算公式:
   多酚类总量%= [(0.364A760+0.00270)*250*50]/10000G(1-W)]*100%
   (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Y=0.3645A760+0.0027)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中的多酚类含量为0.105%,而苦竹茶随发酵时间不同含量分别为0.097%、0.091%、0.080%,这说明苦竹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发生氧化,生成醌类,被氧化的多酚类有23.81%,而苦丁红细茶加工[5]的发酵过程中,也有多酚类发生氧化,使口感变好。
   2.4 苦竹叶、苦竹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比较比析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计算公式: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0.0309A420+0.023)*40*13]/[10000G
   (1-W)]*100%(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Y=0.0309A420+0.23)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中的黄酮类总量(2.60mg/g )高于苦竹茶,这可能是由于在风干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破裂而使溶剂容易渗入,也可能是由于竹叶部分黄酮化合物前体在风干过程中能继续生成黄酮类化合物[8],而导致苦竹叶的总黄酮含量高。苦竹茶中黄酮类总量又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这可能是部分黄酮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被破坏的缘故。另外,表4中也表明,发酵24H的A2与发酵48的A的黄酮类总量相比只降低了0。46%,A3与A4相比降低了17。13%。
   2.5苦竹叶、苦竹茶中总灰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灰分含量的计算公式:
   灰分%=10000G/[G2(100-W)]*100%(G—灰渣重量(g),G2—粉碎试样重(g),W—样品含水率(%))
   总灰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的灰分含量(7.4255%)高于苦竹茶的灰分含量,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可溶性灰分的损失,导致A2、A3、A4中的含量降低。苦竹茶中含量又逐渐提高,这可能是在发酵过程中受微生物影响的逐故。据研究表明[3],苦竹叶中含有22种微量元素,灰分含量的提高,表明灰分元素也相应地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制茶工艺的养分破坏情况以及茶制品口感情况,苦竹叶通过发酵工艺制成苦竹茶是可行的,并发酵时间为48h比较理想。
   对竹沥成分的药用成分分析和功效研究的结果也充分显示了其中所含的氨基酸与祛痰止咳作用有关 [10]。动物界的活化石大熊猫如何以竹叶为生、而使其物种得以长期的保留,同样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竹叶及其提取物中相当含量的特种氨基酸δ- OH- Lys(羟基赖氨酸)的存在和检出,并且具有显著高于赖氨酸的生物抗氧化活性,这一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对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中心情报站 , 药物有效成份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江年琼,药用木本植物叶资源的开发思路和方法. 经济林研究 1999 17(4):56~57
   3、竹类综合利用课题组, 竹秆和竹叶的微量元素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1991 10(1):57-63
   4、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5、徐月荣 胡月龄 刘祖生 ,苦丁茶化学成份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18(2):41~44
   6、杨伟 曲祥金,六氰合铁(Ⅲ)酸亚铁钾吸光光度法测定啤酒花中的单宁.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9(2):36~40
   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析中心,现代实用仪器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8、贾之慎 刘坤 傅一穷,竹类中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1995,14(2):39~45
   9、许正斌 佟婉筠 扬光, 刺五加各部位有效成份的含量测定.中草药 1984,15(5):33
   10、乔章星等,竹沥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 993,2 8(1 ):18~19
   11、张英等,竹叶特种氨基酸的存在及其生物学意义.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1997,16(1):29~32

   余学军 刘力 金爱武 何优珍
   (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浙江 临安,311300)
   摘 要:通过对苦竹叶制茶发酵工艺的研究,比较不同发酵时间苦竹叶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化,结果表明48h的发酵时间制成的苦竹茶口感及有效化学成份的保留最为理想,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1.40%,多酚类总量为0.09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2.64%,黄酮类化合物总量为2.16%,灰分含量为6.04%。
   关键词:苦竹;茶;工艺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系禾本科竹亚科苦竹属,广泛分布于东亚,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云南、河南等省,。由于苦竹是一种野生竹种,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效益好等特点,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苦竹笋可食,味略苦,具有一定的药效功能;根《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竹叶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发汗。疗中风暗哑;因此,苦竹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新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最新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如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特种氨基酸和活性肽、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竹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雌性激素等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作用[1]。鞣质具有收剑性,能凝固微生物体内的原生物,故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作为生物碱和一些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具有较强的清除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的作用,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降压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驱虫作用及改善肾功能作用等[2]。苦竹叶微量元素研究已有报道,表明苦竹叶中含有22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维持人体血液的一定程度的碱性反应。
   本文通过对苦竹叶制茶发酵工艺的研究,比较不同发酵时间苦竹叶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化,筛选适宜的竹叶制茶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1年5月采自杭州余杭区中泰乡铜岭桥村的野生苦竹新发叶。进行如下4种处理:
  处理1(以下简称A1),取一定量鲜叶置实验台上自然萎凋,然后于植物粉碎机中粉碎备用;
  处理2(以下简称A2),取一部分鲜叶剪成一定规格,在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置发酵杯中发酵24h,发酵过程多次翻拌,发酵完成后转入70℃+1℃环境烘5h,于90℃条件洪1h,至足干,然后于植物粉碎机粉碎备用;
  处理3(以下简称A3),取一部分鲜叶剪成一定规格,在组织捣碎面中捣碎,置发酵杯中发酵48h。发酵过程多次翻拌,而后转入70℃环境烘5h,于90℃条件洪1h,至足干,然后于植物粉碎机粉碎备用;
  处理4(以下简称A4),取一部分鲜叶剪成一定规格,在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置发酵杯中发酵72h,发酵过程多次翻拌,而后转入70℃+1℃环境烘5h,于90℃条件洪1h,至足干,然后于植物粉碎机粉碎备用。
  1.2 主要仪器
  101-1型干燥箱(TMAX=300℃)、电子天平(AEG-220G)、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箱式电炉(TMAX=1200℃)、多孔恒温水浴锅、植物粉碎机
  1.3 测试方法
  1.3.1可溶性糖的测定[4]
  待测液的制备 各取0.3 g粉碎样于250ml容量瓶,并注入150ml水,浸泡一定时间,然后放入80水浴中摇煮30分钟,使糖充分转入溶液中,再加2ml醋酸锌和2mll0.6%亚铁化钾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除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测定 取样液1ml,沿壁各加入5ml冷的蒽酮试剂,混匀,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 ,取出在流水中冷却20min 后,在722型分光光度计62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光度A620。
  1.3.2 总灰分的测定
  测定 称取5.0粉碎样置于坩埚中,在电热板上徐徐加热,使样品充分炭化至无烟。将坩埚移入箱式电炉内,灼烧至无炭粒。待炉温将至105℃时,取出坩埚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温。再移入灼烧,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g为止。以最小称量时为准。
  1.3.3 多酚类总量的测定[5、6]
  原理:多酚类在一定条件下将Fe3+还原成Fe2+,在盐酸介质中,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深蓝色配合物KFe[Fe(CN)6](六氰合(Ⅲ)铁酸亚铁钾)。蓝色的深浅与多酚类含量成正比。
  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粉碎样2.500g,加沸蒸馏水250ml,沸水浴中浸提10分钟,过滤。冷却后滤备用。
  测定:取样液1ml ,置50ml容量瓶中,加0.1mol/L FeCl31.00ml待5min,加0.00800 mol/L K3Fe(CN)6 1ml,用蒸馏水定容,摇匀,30min后,在722型分光光合度计76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光度A760。
  1.3.4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7 ]
  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粉碎样0.5g ,加沸蒸馏水75ml置沸水浴中提取45min,取下过滤。滤液冷却备用。
  测定:取样液1ml 置大试管中,加15ml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染色试剂,混匀。在722型分光光度计59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595。
  1.3.5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取粉碎样1g ,加沸蒸馏水40ml,置于沸水浴中提取30min,取下过滤,滤液冷却备用。
  测定吸取1ml待测液,加30%乙醇4ml ,加3.0mol 0.1mol/L AlCl3及醋酸钠,放置40min 后,在722型分光光度计4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光度A420.
  2 结果与分析
  2.1苦竹叶、苦竹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分析
  可溶性糖含量的计算公式: 可溶性糖%=[(133.57A620+0.1799)*250/[10000G(1-W)]%
  (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Y=133.57A620+0.1799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经过发酵的苦竹茶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未经过发酵的苦叶的可溶性糖含量,苦竹茶中的可溶性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并且降低的速率又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显然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受微生物作用,转化成其它不同的产物,而且随发酵过程延长受微生物作用转化成其它产物的速率慢慢降低。
  表1 苦竹叶、苦竹茶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多酚类总量、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总灰分含量比较
  Table1 Comparison among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free amino acid,
  polyphenols, flavonoidnd ash in leaf and teas of Pl. amarus
  样品 含水率(%) 多酚类总量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游离氨基酸总量(%) 总灰分(%)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
  A1 18.41 0.105 5.81 22.08 7.425 2.60
  A2 4.76 0.097 1.82 10.08 5.84 2.17
  A3 3.59 0.091 1.40 12.64 6.04 2.16
  A4 5.59 0.080 1.04 13.92 6.165 1.79
  2.2苦竹叶、苦竹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比较分析
  游离氨基酸总量计算公式:游离氨基酸总量%=(1255.1*A595*75)/[10000G(1-W)]*100%(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1A595=1255.1mg/l)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苦竹茶,这可能是在苦竹叶经过组织捣碎机捣碎过程中由于机械振荡、热量高的原因而导致蛋白质变性,紧接着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另外,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游离氨基酸总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显然是由于蛋白酶的作用,蛋白质降解,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多。
  2.3苦竹叶、苦竹茶中的多酚类总量的比较分析
  多酚类总量的计算公式:
  多酚类总量%= [(0.364A760+0.00270)*250*50]/10000G(1-W)]*100%
  (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Y=0.3645A760+0.0027)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中的多酚类含量为0.105%,而苦竹茶随发酵时间不同含量分别为0.097%、0.091%、0.080%,这说明苦竹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发生氧化,生成醌类,被氧化的多酚类有23.81%,而苦丁红细茶加工[5]的发酵过程中,也有多酚类发生氧化,使口感变好。
  2.4 苦竹叶、苦竹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比较比析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计算公式: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0.0309A420+0.023)*40*13]/[10000G
  (1-W)]*100%(G—粉碎样重(g),W—样品含水率(%),标准曲线:Y=0.0309A420+0.23)
  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中的黄酮类总量(2.60mg/g )高于苦竹茶,这可能是由于在风干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破裂而使溶剂容易渗入,也可能是由于竹叶部分黄酮化合物前体在风干过程中能继续生成黄酮类化合物[8],而导致苦竹叶的总黄酮含量高。苦竹茶中黄酮类总量又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有所降低,这可能是部分黄酮化合物在发酵过程中被破坏的缘故。另外,表4中也表明,发酵24H的A2与发酵48的A的黄酮类总量相比只降低了0。46%,A3与A4相比降低了17。13%。
  2.5苦竹叶、苦竹茶中总灰分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灰分含量的计算公式:
  灰分%=10000G/[G2(100-W)]*100%(G—灰渣重量(g),G2—粉碎试样重(g),W—样品含水率(%))
  总灰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见表1,分析表明,苦竹叶的灰分含量(7.4255%)高于苦竹茶的灰分含量,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可溶性灰分的损失,导致A2、A3、A4中的含量降低。苦竹茶中含量又逐渐提高,这可能是在发酵过程中受微生物影响的逐故。据研究表明[3],苦竹叶中含有22种微量元素,灰分含量的提高,表明灰分元素也相应地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制茶工艺的养分破坏情况以及茶制品口感情况,苦竹叶通过发酵工艺制成苦竹茶是可行的,并发酵时间为48h比较理想。
  对竹沥成分的药用成分分析和功效研究的结果也充分显示了其中所含的氨基酸与祛痰止咳作用有关 [10]。动物界的活化石大熊猫如何以竹叶为生、而使其物种得以长期的保留,同样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竹叶及其提取物中相当含量的特种氨基酸δ- OH- Lys(羟基赖氨酸)的存在和检出,并且具有显著高于赖氨酸的生物抗氧化活性,这一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对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中心情报站 , 药物有效成份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江年琼,药用木本植物叶资源的开发思路和方法. 经济林研究 1999 17(4):56~57
  3、竹类综合利用课题组, 竹秆和竹叶的微量元素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1991 10(1):57-63
  4、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5、徐月荣 胡月龄 刘祖生 ,苦丁茶化学成份研究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18(2):41~44
  6、杨伟 曲祥金,六氰合铁(Ⅲ)酸亚铁钾吸光光度法测定啤酒花中的单宁.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9(2):36~40
  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析中心,现代实用仪器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8、贾之慎 刘坤 傅一穷,竹类中黄酮类化合物总量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1995,14(2):39~45
  9、许正斌 佟婉筠 扬光, 刺五加各部位有效成份的含量测定.中草药 1984,15(5):33
  10、乔章星等,竹沥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1 993,2 8(1 ):18~19
  11、张英等,竹叶特种氨基酸的存在及其生物学意义.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1997,16(1):29~32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竹网证实,仅供您参考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